平度院区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

科室动态 2021-05-24 10:34 综合管理部 2138times

在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团队的大力支援下,在平度院区麻醉科、ICU、介入手术室、急诊科等兄弟科室的密切合作下,平度院区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周长勇教授团队于51916:00顺利完成平度院区首例,也是平度市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

x

该患者为84岁高龄女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年来长期反复心力衰竭发作周转多家医院住院治疗,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病人和家属一度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抱着最后一丝求生的希望来到青大附院平度院区就诊。平度院区心内科副主任张学志首诊并仔细寻问病情后,将该患者收住院进一步评估有无内科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指征。经过细致的检查,张学志副主任认为病人有TAVI手术的I类指征,并与家属积极沟通。平度院区张国庆院长和孟冬梅副院长统筹院区技术力量、大力支持,周长勇副院长精心组织,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团队(心内科廉哲勋主任、心外科江磊主任、心内科谭凯医生、超声科付秀秀主任、介入手术室刘伟丽技师、麻醉科柳国强医生)对该患者进行了线上多学科会诊,张学志副主任详细汇报了病人的原始资料,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最终会诊认为:该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外科开胸换瓣手术风险高,不宜进行心外科手术,从病情进展、影像学和超声评估来看具有TAVI手术的Ia类指征,但应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预案。专家团队针对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及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5月19日14:30平度院区首例TAVI手术正式开始,在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医疗中心主任、心内科三级学科主任廉哲勋的带领下,心外科江磊主任、心内科谭凯医生、超声科付秀秀主任、介入手术室刘伟丽技师、麻醉科柳国强医生、赵利鹏医生,心外科体外循环组王涛、高会芳医生组成了心脏瓣膜手术团队;在周长勇副院长的带领下,心内科副主任张学志和骆锋医生、郭岐龙医生、麻醉科主任于文刚、介入手术室护士长朱瑞刚、急诊科主任王永彬组成了平度院区手术团队;大家各司其职,忙而有序,VenusA®人工瓣膜成功植入后,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由107 mmHg降至0mmHg,经食道心脏超声评估无明显的瓣周漏,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并转入ICU,在于帮旭主任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生命体征一直保持稳定。术后第二天返回心内科病房,在心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拔除临时起搏器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

y.jpg

TAVI技术是将一个带有瓣膜的支架经导管输送系统准确地放置于主动脉根部,替换自身病变的主动脉瓣,该技术类似心脏支架的手术原理,在下肢的股动脉做一个6mm的切口,沿着股动脉将压缩的心脏瓣膜送到原有心脏瓣膜的位置,释放后替代病变的瓣膜,规避了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心脏停跳、使用体外循环等对预后不利的多种风险。因此,即使是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外科手术禁忌的老年患者,也可以进行TAVI手术。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包括先天性、风湿性及钙化性。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其患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为第三大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干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年。在我国,总计约有超过280万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群体。TAVI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段,对于高龄患者、不能开胸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 与药物治疗相比可降低病死率 46%,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TAVI亦适合于外科手术中、低危风险的人群,TAVI的手术适应证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心脏中心能够独立开展此项技术。

平度院区开诊5个月即完成首例TAVI手术,标志着平度院区心血管内科在心脏病学领域的新突破,也标志着平度院区在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快速、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524112600.jpg

搜索